星空官网app下载|最新版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活动 >> 省学会活动
北京畜牧兽医学会非洲猪瘟疫病防控科技对策研讨会
2019/8/30 16:02:49    新闻来源: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北京畜牧兽医学会

非洲猪瘟疫病防控科技对策研讨会

 

2019年82日,为进一步了解非洲猪瘟疫情状态及防控情况,推进"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项目实施,研讨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科技对策,科技部农村司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召开了"非洲猪瘟科技对策研讨会",北京畜牧兽医学会承办了此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科技部农村司蒋丹平副司长、许增泰处长、魏勤芳调研员、谢学军副教授,农业农村部科技司邵华莎调研员;北京市科委马金旺调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王之岭副院长、杨国航处长,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何正先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他们是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陈伟生研究员、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吴晓东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所朱鸿飞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所李秀波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扈荣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孙蕾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刘志杰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所冯力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许剑琴教授、韩军教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所刘爵研究员、李永清研究员。

研讨会由科技部农村司许增泰处长主持。蒋丹平副司长就召开本次研讨会背景及目的意义进行了说明。他指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前不久的国务院农村工作会议上,对我国非洲猪瘟的当前状况及防控情况非常关注。"非洲猪瘟防控"影响着国家"十四五"科技规划的方向及对象,因此希望专家们讨论研究出应对非洲猪瘟的科技对策,以便明确今后的科技攻关方向。

首先,北京市科委农村处马金旺调研员介绍了北京地区非洲猪瘟的发生和扑灭状况以及北京市科委的科技支持情况。接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所朱鸿飞研究员就其主持的"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项目实施进展进行了汇报。他在汇报中提出了影响该项目进程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操作非洲猪瘟病毒的实验室条件,尤其是检验疫苗的动物试验条件。在当前政策下,非洲猪瘟病毒的研究只被允许在生物安全P3实验室条件进行,这将大大地限制了课题任务的实施,尤其是消毒剂和疫苗的检验。扈荣良研究员随后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他的团队创新性地设计并构建了2株非常优秀的非洲猪瘟疫苗候选株,但由于政策的限制而无法进行动物试验以测定它们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因此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适当调整有关政策,放松科研条件的限制。两位专家的提议立刻引起与会专家的激烈讨论,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陈伟生研究员指出,非洲猪瘟报道了151起,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条件的叠加,传播因子的社会角色各异等原因使得非洲猪瘟防控变得十分困难,但科学的生物安全体系依然是防控非洲猪瘟的主要手段,科技攻关的重点应在该病原的流行病学及其传播机制上,应加强各单位的联合研究,充分利用已具备生物安全等级的实验室资源,并允许企业参与和介入防控产品的研发,以提高效率和速度。农业农村部邵华莎调研员对此表示赞同,鉴于国内外非洲猪瘟的防控经验和疫苗的研究进展,非洲猪瘟的防控不能仅指望研发疫苗,国家也不可能在当前形势下,开放那些可能操作病毒的研究,因为控制实验室的病原外泄,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对此,韩军教授和刘爵研究员则表达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既然非洲猪瘟已在我国全面发生,就说明该病毒已普遍存在,因此不存在实验室向外排毒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也不像口蹄疫病毒那样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因此应该降低研究该病毒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在运行规范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也不会增加风险。刘爵研究员还强调,应加强对该病原的基础研究,阐明它的复制和致病机制、传播条件以及免疫机理,为创新性研发安全高效的疫苗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韩军教授则提出,当前的检测手段均是对发病猪进行病毒核酸的检测,应加强抗原-抗体等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研究,尤其是那些可以在潜伏感染和隐形感染期进行监测的敏感技术的研发。他承认生物安全体系对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作用,但在我国养殖模式和疫病防控现实条件下,疫苗的研制和使用势在必行。西方国家经历近100年没有研发出该病的疫苗,并不能说明中国就不能研究成功,因为西方运用生物安全措施及时扑灭了非洲猪瘟,因而减小了科学家开展疫苗及相关研究的动力,而我国根除非洲猪瘟的防控是一个持久战,疫苗研究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只要全国科学家脚踏实地、上下一心,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一定能克服目前的研究瓶颈,最终研发出可靠的疫苗!

接着,其他与会专家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李秀波研究员等专家认为,应研究适用于临床使用的新型消毒剂及消毒规范,因为目前大多数消毒剂在实验条件下,均能有效杀灭病毒,但临床上却表现不佳或者对猪体造成损伤,甚至引起免疫抑制和繁殖障碍,因此应开发针对不同环节的安全有效的消毒药和消毒技术;许剑琴教授则表示可以根据中医辨证法,研究有效预防和治疗临床非洲猪瘟中草药配方及产品,以减少死亡造成的损失;吴晓东研究员则提醒大家,在开展防控非洲猪瘟技术攻关的同时,不应忽视其它动物重大疫病和外来病的研究,尤其是那些危害性极大的外来病,应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防控技术储备,因此国家在"十四五"科技规划时,应立专项。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孙蕾副研究员也呼吁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应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所有病毒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解析,以从根本上认识病毒感染和扩散的特点。

总之,10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阐明了防控非洲猪瘟的科技对策,包括:1)研究科学的,适用于我国疫病防控特色的生物安全体系;2)继续支持流行病学的研究,查明该病传播的各条途径及病原生态;3)充分调动全国科学家的创造性,坚定不移地进行疫苗研究;4)鼓励新型检测和诊断技术的研究,开发出用于剔除潜伏感染或隐性感染的带毒猪的早期监测技术;5)建立安全、开放的科学研究平台,使科学家尽可能共享研究资源和条件; 6)加强基础研究,形成有特色的理论、标准、方法以及管控机制;7)支持小分子生物安全防治制剂或中药制剂的研究;8)重视其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不足和缺陷,尽早进行弥补性研究,完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9)加强外来病风险评估,进行技术储备和能力创新。

最后,科技部农村司蒋丹平副司长和魏勤芳调研员分别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们充分肯定了会议取得的成果,认为专家的发言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当前非洲猪瘟严重性的关注,专家们为有关部门理清防控非洲猪瘟的思路和建立科技对策提供了建议和意见。科技部将联动有关政府部门积极研究,制订出科学的科技支撑措施和支持计划,以尽快提升我国防控非洲猪瘟的能力,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北京畜牧兽医学会供稿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路9号博雅园1-106室 电话:010-85959009/10 传真:010-85959010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aav2011@163.com
京ICP备11031668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4089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