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至20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大会暨2020年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主办,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全国畜牧总站、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天津、河北、福建、河南、湖南、重庆、四川、广西、吉林、安徽、云南、山东、江西等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支持。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处长刘丑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黄路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夏咸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姚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乔玉锋等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全国的养猪学分会会员、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组专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猪站、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和有关畜牧技术推广单位代表和相关媒体代表7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会上,有关领导、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就全国猪联合育种、生猪遗传改良新形势、新技术、新方法,生猪产业形势、饲料用酶研究、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等行业热点焦点话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在总结近些年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工作时表示,国内种猪育种工作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与国际间的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国内地方猪品种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同时他指出因非洲猪瘟后生猪复产需要,全国种猪引种量大(超过25,000头),创历史新高,但仍存在种猪"芯片"关键技术薄弱等问题。展望未来自主创新要再创辉煌,"十四五"期间的育种工作必须前瞻布局,系统谋划。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指出,当前生猪生产恢复势头良好,截至2020年11月份能繁母猪存栏连续14个月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31.2%;生猪存栏连续10个月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29.8%。目前生猪产能已经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0%以上,照此趋势,最早明年3月份、最晚明年5、6月份,全国生猪存栏即能够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刘丑生处长介绍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的思路,提出坚持自主创新、提质保供的发展战略,构建以市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基于全产业链的新型育种体系。未来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目标包括:(1)瘦肉型品种遗传性能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优良种猪供给能力有保障;(2)以地方猪遗传资源为素材培育的特色品种能充分满足多元市场消费需求;(3)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4)核心育种场生物安全水平显著提高;(5)形成"华系"种猪品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猪企业3-5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黄路生做了题为《模式猪大科学计划项目设计与工作进展》的报告,按照设计生猪物种可以服务肉用和医用两个产业,项目预计实现"5个1"领跑目标:创制1个高精准能读懂家猪基因组中国标准;创建1个高效精准国际领先的基因筛查中国基因芯片;建立1个稳定高效的规模化猪基因编辑中国体系;制定1套中国主导的家猪模型和异种器官移植临床研究规范;创制1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用猪种、医用小型猪和组织器官异种移植供体猪种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姚斌表示,以抗生素替代为主要目标的饲料用酶的研究和开发是当前的趋势之一。新酶的挖掘,能够解决酶制剂研发和应用的源头性难题;获得好酶,分子改良酶的催化性能,提升综合品质;高效产酶,能够提高表达水平,降低产品应用成本;正确用酶,加强复配和应用条件研究,实现最佳效果。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分享了《非洲猪瘟疫情形势》的报告,他表示当前国内非洲猪瘟流行呈常态化,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非瘟病毒污染面大,传染源多样;养殖地区环境污染仍是防控面临的一大问题。根除非瘟是我国生猪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启动《中国非洲猪瘟根除计划/工程》;防控和根除非洲猪瘟,必须摒弃"疫苗"之念头。建议发生疫情猪场坚决清除耐过猪。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六届理事长王立贤介绍了种猪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他表示,在种猪的抗病育种中,对恢复力的选择十分重要,恢复力是指接触到病原后,保持生产水平的能力,不针对特定病原,是抗病性和耐受力的结合,生产上更实用,能体现应激等异常情况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猪在育肥期的死亡主要与其自身的基因有关,因此,可通过对后代的死亡率进行选择来对公、母猪的恢复力进行育种。
会议期间,中国农业大学张勤教授、华中农业大学何启盖教授、养猪学分会青年理事代表中国农业大学丁向东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周磊副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立刚副研究员、四川农业大学车炼强教授、贵州大学张勇副教授、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顾以韧研究员等,以及国元期货甘正在博士、科为博(江苏)生物科技研究院井龙辉博士、成都市威泰科技有限公司黄川总经理、湖南幻影三陆零战略客服部技术总监丁锋、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曾容愚博士、大好河山猪业魏霞博士等企业代表也进行了精彩报告。
在农业农村部和全国畜牧总站的领导下,全国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与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扎实工作、推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特色生猪联合育种体系日益健全,遗传评估取得实质性进展,核心群规模继续扩大,种猪性能稳步提升,充分发挥了对生猪生产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为促进生猪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农业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全国猪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进一步推进生猪联合育种工作,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在会议开幕式上授予6位同志"生猪育种教学科研功臣"称号并颁发奖杯,他们是: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院士,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张勤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王爱国教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武英研究员,浙江大学徐宁迎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公社教授。同时授予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小店畜禽良种场于凡、北京养猪育种中心武建亮等24名人员,"生猪育种工匠"称号并颁发证书与奖杯。
本次会议通过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七届理事会选举,选举产生理事159人、常务理事51人。选举中国农业大学王楚端教授为养猪学分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选举潘玉春、黄瑞华、吕学斌、滚双宝、王希彪、吴珍芳、曾勇庆、殷宗俊、梅书棋、王金勇、朱砺等11人为养猪学分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王金勇兼任秘书长,聘任王立贤研究员为养猪学分会第七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聘任丁向东副教授、周磊副教授为副秘书长。
养猪学分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王楚端教授在闭幕式上进行了简短的致辞,致辞中向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表达了感谢,总会长期以来的亲切指导和大力支持对规范分会工作流程,提高分会办事效率,扩大社会服务功能,加强养猪学后备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向历届理事会集体表达了感谢,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养猪学分会茁壮成长,与养猪产业建立了广泛和深入的联系,为我国生猪养殖的产学研紧密结合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向农业农村部及全国畜牧总站表达了感谢,在分会历年学术活动中给予一贯支持、合作和指导,为学会会员深入了解国家生猪产业形势和相关政策提供便利条件;向相关企业表达了感谢,在历年学会活动中提供经费保障,降低会员参会成本,提高会务服务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对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进行了简要介绍,继续共同承办"中国猪业科技论坛"将其办成与我国养猪产业发展规模相匹配的国际性养猪科技论坛;将与博亚和讯合作,以新媒体传播手段,定期推出养猪科技讲堂,在生猪遗传育种、营养饲料、疫病防治、环境控制、智能化管理、生物安全、无抗养殖、优质猪肉、环保生态、产业动态等领域,就关键技术和发展动态,邀请专家制作视频讲座,免费对成员开放;积极创造机会,为青年学术人才发展提供条件,每年至少支持20人次青年人才在分会平台展示;搭建微信公众平台,做好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宣传工作,为中国优良地方品种做好宣传,为先进企业的人才、技术和产品做好宣传,促进行业发展;继续承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美丽猪场"公益活动;与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共同做好"中国好猪料"公益活动;积极促进国内外生猪养殖企业、专家和相关组织的联络,促成国内外养猪技术的交流。王楚端教授还表示,伴随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养猪业依托着中国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资源,也一路风雨兼程、不断发展壮大。经过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礼,中国养猪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产业结构快速优化,规模化、工业化、集团化、一体化程度迅速提升,对创新技术和创新人才提出前所未有的需求。希望养猪人一起努力,通过养猪学分会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社会服务,为我国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