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官网app下载|最新版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活动 >> 省学会活动
辽宁省畜牧兽医学会二00八年工作总结
2009/1/15 16:18:41    新闻来源:
辽宁省畜牧兽医学会二00八年工作总结
 
  2008年,省学会在国家学会和省科协的指导下,在省动监局直接领导下,由于各市学会、各学科分会和团体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学会工作开展顺利,取得明显成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经过长时间筹备,12月17日在沈阳召开2008年学术年会,140余名理事和会员出席会议。五位专家围绕“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主题,按科技、防疫、市场、环保四个方面内容作了学术报告。省动监局局长宋树才作了《关于辽宁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省动监局副局长付景武作了《2008年辽宁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陶秀萍研究员作了《畜牧环境工程研究方向》,沈阳农业大学边连全教授作了《畜产品生态形势与影响养殖业者收益的因素》,辽宁医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苏玉虹教授作了《畜牧高新技术与猪育种》等专题报告,与会科技人员普遍反映,报告贴近实际,针对性强,对辽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学科分会和市学会因地(专业)制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养羊学分会利用羊业发展大会之机开展学术交流。9月在盖州召开的第五届全国羊业发展大会,吉林农大马宁教授和甘肃农大赵有璋教授分别就国内外绒山羊和肉羊生产发展最新动态作了学术报告,省畜牧研究院院长张世伟等9位专家在会上做了学术交流;在座谈会上, 39位专家和企业家就现代养羊技术和生产实践方面发表己见,500余名与会人员收益很大。养牛学分会积极参加省内外养牛业经济发展活动,探寻合理经营方式与适应技术措施;选派专家参与省政府“现代畜牧业与县域经济高层论坛”,建言献策;派员参加国家牧业协会养牛分会召开的中国养牛发展大会。养禽学分会派员参加在广州举办的首届黄羽肉鸡发展大会,共同探讨黄羽肉鸡养殖模式,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及谋划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动物遣传繁殖学、畜产品加工学、人畜共患病学和小动物学四个分会,在11月举办学术年会,聘请国家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金宁一教授和东北农大食品学院孔保华教授就“新出现的人畜共患病毒病”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作了学术报告。
  年内,铁岭市学会组织会员参加以色列养羊专家主讲的“肉羊饲养管理技术”培训班,听取专家讲述国际肉羊发展趋势、以色列肉羊养殖业现状及肉羊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技术等。营口市学会通过科技周活动,针对辽宁绒山羊主养区舍养规模和养殖户数增多的现状,为提高绒山羊质量和完善技术规范,聘请养羊专家讲课,听课的饲养专业户人员150人余人。朝阳市学会围绕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与免疫技术等内容,聘请专家举办三次技术讲座,培训130余人。锦州市学会就禽流感、猪瘟与猪蓝耳病防治策略及新城疫特点与控制策略等内容,聘请专家进行了专题技术讲座。
  编纂出版2008年“论文集”。年内,省学会征集科技论文近400篇,经专家评审, 307篇入选,其中畜牧方面138篇,兽医方面169篇。评委会又从入选论文中评出10篇优秀论文。为调动县乡基层技术干部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论文集新开辟了“县乡专栏”。论文集依次按优秀论文、畜牧类、兽医类和县乡专栏排列目录和排版,正式出版发行,与编印的专家“报告集”一并在学术年会上交流。
二、开展科技服务和科学普及活动。
  学科分会和市学会面向“三农”,热诚服务。养羊学分会在实施“辽东山区绒山羊改良”项目中,向辽阳等8县(市)提供优秀种羊176只,优质冻精5.3万剂,在130多个绒山羊重点乡镇建立了改良示范基地,举办冻精应用技术等技术培训和讲座50多期,培训3200人次,带动养殖专业户2000多个,覆盖改良羊6万余只,发放技术资料5000份。养牛学分会多次提交肉牛、奶牛养殖形势分析和预测资料,为养牛生产提供经营方式和技术措施的重要参考。举办各类培训班5次,培训300人次,举办“奶牛高效繁殖技术”讲座4次,保障了国家、省、市惠农项目的有效实施。畜禽传染病学分会,围绕动物疫病防治问请专家就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专题,对省内各县区一线技术骨干进行专业培训。在兴城、沈阳举办动物疫病专题研讨会4次,参与者350余人次。通过辽宁电台“金农热线”,多名专家与农民联线,进行技术咨询360多次。其中9人被电台“农科专家团”聘为专家。编印科普手册5000本,免费下发各县区。
  年内,丹东市学会在培训“新型农民”活动中,组织专家讲授“农村实用技术”6期,培训1000余人次,举办“现代畜牧兽医知识培训班”5期,听课人数达700人,组织 6个科技扶贫小分队,在7个乡镇扶持畜牧发展项目14个,发展科技示范户56个。葫芦岛市学会通过“专家服务团”以不同方式开展技术服务。一是在养殖重点乡镇和重点区域,通过讲授、座谈、答疑进行集中培训;二是走进养殖场(户)和畜牧小区,进行现场指导;三是通过电台、电视节目、技术资料等媒体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四是联动组织两级专业技术人员百余人,进村入户服务。服务团办各类培训班43次,培训养殖户5106人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420人次,编印技术资料万余册。营口市学会组织行业“畜牧技术进万户”活动,参加的技术人员百余人。县以上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开展科技下乡320余次,现场咨询服务7000多次,为养殖户提供饲料配方385个,使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鞍山市学会组织会员200多人参加送科技下乡、金农热线、全民素质教育等活动,近百人次参加各类科技培训班。朝阳市学会分别举办养峰、畜禽养殖、肉羊舍饲快速育肥、“瘦肉精”快速检测等技术培训班,共举办百余次(期),培训万余人次,并组织科技人员60余人,深入乡镇集市和村、畜牧小区进行科普宣传活动,发放科普技术资料千余册,科普资料宣传单5000余份。锦州市学会组织科技人员在北镇闾阳开展新《动物防疫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板,印发宣传资料4000余份。
三、认真做好主管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
  参与省科协《辽宁省农业灾害预报及减灾对策科技论坛》。在论坛会上,邵传明(畜禽传染病学分会理事长、研究员)就“2008年辽宁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趋势预测及防控策略”发了言,推荐的3篇论文,均被编入“减轻农业灾害白皮书”中。我会因连续五年组织专家参与此“科技论坛”而受到表彰,荣获“优秀组织奖”。
   做好“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的申报工作。省学会对报来的材料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将评选出的候选人推荐给省科协。经省科协评审,我会宋先忱(省绒山羊育中心)、顾贵波(省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二人被评为第六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申报“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奖”。省学会组织学会系统科技人员进行申报。经收集、初审、申报省科协,最终有一篇科技论
文获省自然科学成果奖。
做好“基层组织会员数量调查”工作。省科协转发的国家科协《关于开展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所属学会及科协基层组织会员数量调查的通知》,各市学会、学科分会、团体会员单位认真开展此项工作。通过调查,初步摸清了省学会基层组织会员数量的底数。调查结果是:省学会现有单位(团体)会员数25个,其中科技社团8个,科研院所3个,大专院校6个,企业7个,其他单位1个,个人会员数4505人。
四、做好“辽宁省畜牧科技贡献奖”评定工作。
  评审委员会先后两次对申报2008年度省畜牧科技贡献奖的11个项目进行评定。“绒山羊无动物源稀释液及相关技术研究”等6个项目被评为一等奖;“饲料中替米考星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等4个项目为二等奖;“种鸡场、孵化厂卫生规范”项目评为三等奖。
五、利用电子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今年,省学会网络化工作层面增多,强度加大,较为充分地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技术开展科技信息和工作动态的交流。一年来,通过互联网查询上级主管部门信息50余条,与学科分会、市学会交流科技信息近千条。
铁岭市学会加强网络建设,服务于广大会员和养殖场(户)。2006年组建铁岭畜牧信息网,至今已有219多万人次访问过该综合网站,共发布各类信息6700多条。
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
  今年,换届后的第八届理事会,根据事业的发展需要和专业特点,调整和增设部分分支机构。依据国家学会章程的要求,省学会将原有“研究会”的称谓改为“分会”,撤销了畜禽普通病研究会,新设“畜产品加工学”、“人畜共患病学”和“小动物学”三个分会。现省学会下属15个分会,年内,各分会为“换届”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动物遗传繁殖学分会已完成“换届”,畜产品加工学等三个分会,经长时间的筹备,于11月份正式成立。2005年以来,我会已连续四年被省科协评为先进单位。一年来,在相关部门指导与支持下,我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内畜牧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学会桥梁纽带作用,做了些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距离要求还有不少差距,诸如与各市学会工作上的联动需要加强;在省学会“换届”后,各分会“换届”的步伐需要加速;省学会工作内容和模式不够多样和灵活等,都是2009年工作应该着力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2008年12月29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路9号博雅园1-106室 电话:010-85959009/10 传真:010-85959010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aav2011@163.com
京ICP备11031668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4089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