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在交流中深化 人才在评价中进步
--北京畜牧兽医学会2021年度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评价会在京举行
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北京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为了给青年科技者搭建多角度、多元化的思想交流、科研探讨的平台,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北京畜牧兽医学会自2019年开展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年,2021年11月18日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进行了北京畜牧兽医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2021 年度工作总结暨评价审议会,学会组织专家对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三名被托举人中国农业大学动医学院朱奎教授(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沈建忠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王波副教授(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呙于明教授)、北京农学院齐晓龙副教授(导师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郭勇教授)2011年工作进行了评价,并对3名被托举人的科研工作进行了指导和建议。
评审专家组由九人组成,组长由北京畜牧兽医学会监事长王金洛研究员担任,副组长由北京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穆祥教授和学会秘书长刘彦研究员担任。
首先请3名被托举人报告2011年研究工作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朱奎教授针对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市售多种微生态制剂存在的安全性评价不足,益生作用机制不明等问题,围绕耐药病原菌高效治疗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靶向细菌内膜的潜在抗菌新靶点磷脂酰甘油,建立热动力学辅助的化合物筛选模型,设计合成两类抗菌候选分子,为新型抗菌药物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明确调控宿主共生菌与病原菌互作,解析葡萄球菌介导菌副鸡禽杆菌等嗜血杆菌共感染的分子机制,揭示了细菌互作在条件致病菌共感染中的新作用,为宿主共生菌导向的抗菌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波副教授完成了绵羊初生期维生素A注射对肌肉生长和肌内脂肪沉积的作用研究,提高了肌内脂肪沉积,绵羊体重增加20%。筛查了34种农作物中残留的农业化学物,发现十几种化学物可以阻断动物进食后脂肪细胞产热(热增耗),造成能量异位(肝脏)沉积。
北京农学院齐晓龙副教授针对种公鸡繁殖性能营养调控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通过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探究了不同营养素对繁殖后期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发现了不同营养素可通过改善种公鸡睾丸间质细胞线粒体功能促进睾酮生物合成,最终提高种公鸡的精液品质,延长了种公鸡的使用寿命。在国际上,团队率先提出将哺乳动物源抗冻蛋白用于鸡精子冷冻保存,构建了鸡精子冷冻保存的新方法,显著提高了鸡冷冻精液的精子活力,降低了精子顶体质膜、核膜以及精子尾部的破损率,为保护良种畜禽资源和珍稀濒危种质资源,加快品种改良进度,提升优质畜禽遗传种质资源的扩繁效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专家组对三位被托举人2021年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研讨,评价专家们对三位报告人各自研究的着力点、突破点、难点、路径选择、以及深化方向等做了精彩点评,根据研究工作实际情况为三位被托举人出具评价意见并针对研究进展情况,对三位被托举人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会议最后,王金洛研究员代表专家组进行了总结,指出青年科技工作者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他们选题对接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和重大需求,科研思路新颖,方法先进,技术路线可行,通过深入细致且系统性的研究,产出成果出色,已经成长为本领域的专家或学术骨干,在科研团队中发挥了领军作用。希望三位被托举人认真吸收专家们的思想精华,丰富和完善自己,在自身成长的同时,也要关心和带动更多的青年学者和科技工作者一道成长。
据悉,北京畜牧兽医学会学会十分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明确了青年人才培养的原则为"明确制度、严格遴选、科学管理、注重实效、及时评估、跟踪服务"。明确制度即根据科协相关规定,制定北京畜牧兽医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管理办法,明确遴选、培养、管理、评估标准和流程;严格遴选即采取"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提名"三种方式征集候选人,并严格评审评价提名候选人,评审结果报学会理事会,公示无异议后报上级管理单位;科学管理即通过科研项目管理的方式对人才执行项目的过程进行科学管理,设定合理工作目标,严格实施项目的开题、年度考核、中期考核以及结题管理;注重实效即青年人才和项目围绕畜牧兽医行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遴选,以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为导向,确保项目实施和人才培养效果;及时评估即对支持的青年人才及项目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提升培养效果;跟踪服务即对被托举人才进行跟踪服务,提供其发展需要的平台资源,实现人才"以学会为家,心系学会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