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官网app下载|最新版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活动 >> 省学会活动
第30届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大会成功召开!
2022/1/5 14:53:58    新闻来源: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916-17日,兆丰华特约·2021中国禽业大会暨第30届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大会在广东广州隆重举行。
    本届大会由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新牧网、禽业宝典承办。大会共设禽业、猪业、营养与饲料3个闭门会议,主会场报告以及蛋禽、猪业、水禽、肉禽、营养与饲料、鸽业6大分会场,共有700余人参会,在线观看直播的观众超45万人次。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顾幸伟,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科技社团党委书记、一级巡视员唐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等领导及嘉宾出席会议。

    会议伊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廖明表示,近一年,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在省农业农村厅、省科协和省民政厅的领导下,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强化了党对学会工作的领导;二是加强了学会的规范化建设,为会员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活动平台;三是不断提升学会的服务能力;四是进一步提高了学会的品牌价值。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廖明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广东省科技社团党委书记、一级巡视员唐毅对学会做出的成绩表示认可,同时希望学会未来能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科学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推动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广东省畜牧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广东省科技社团党委书记、一级巡视员唐毅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顾幸伟提出,近年畜牧业面临了诸多问题,环保督察、非洲猪瘟、产能下降、猪价坐过山车……挑战众多的同时,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也给行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顾幸伟介绍,广东省一直高度重视畜牧兽医科技发展,扎实推进科技进步,推动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顾幸伟
    大北农集团董事周业军代表赞助企业致辞。他表示,依托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创建的平台,行业同仁群策群力,必将为徐进畜牧科技创新,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做出更大贡献。
大北农集团董事周业军
    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表示,畜禽养殖产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具有"总产值大、就业人口数量大、产业带动作用大、发展潜力大"四大特征。畜禽养殖安全关系食物供给与粮食安全、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环境卫生与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针对我国养殖业面临的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加快我国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合理运用创新、创造、创业构成的"三创"精神,指导我国养殖业转型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 


    出席会议的还有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郑惠典,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屈源泉,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教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黄猛主任,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与饲料处处长罗一心,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兽医与屠宰管理处处长蒋文泓,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三有等领导。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秘书长卢受昇担任会议主持人。


    会议还举行了第五届广东畜牧兽医学会奖"大华农杯"获奖者仪式,共有10位专家学者获得"杰出科技工作者"奖项,10位杰出代表获得"杰出技术推广工作者"奖项。随即,"永顺杯"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将奖项隆重举行,共有10位《广东省畜牧兽医科技》优秀论文作者,和9位大会论文集优秀论文作者获得表彰。



    916日,在闭门研讨会议上,专家学者与企业高管共商行业大计,研判行业走势,探讨如何在禽、猪、营养上寻求突破,实现发展。两天的主题报告会分会场也精彩纷呈。 

解决畜禽种业"卡脖子"困境,用育种提高生产效益
    2021
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当前,我国一些畜禽品种正处于"卡脖子"困境,育种企业不仅要解决种源受制于人的困境,还可通过不断选育提高生产效益。 国家肉鸡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指出,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具备两个总体目标。一是到2035年预计培育肉鸡新品种(系)30个以上,其中白羽肉鸡46个,实现零突破;二是预计自主培育品种商品代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其中白羽肉鸡达到60%以上。他表示,尽管我国肉鸡育种工作已有一定成就,但肉鸡种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要坚持自主创新,补齐肉鸡种业短板。

国家肉鸡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 


    与白羽肉鸡不同,现有的黄羽肉鸡品种并不适合屠宰分割。因此,需从育种入手,培育适合屠宰分割的黄羽肉鸡配套系,以配合生鲜上市的需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所长罗成龙表示,育种是一段漫长的过程,商业育种更是长跑,应该从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健康等方面多元化选育。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所长罗成龙
    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更元指出,目前我国种猪繁育体系离高效还有较大距离。而对于如何构建高效繁育体系,他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并鼓励有实力、有情怀的企业来做育种工作。在谈到疫病净化对于种猪繁育的重要性时,他表示,中国养殖业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疫病净化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更元 
行情下行,疫病防控更加不容忽视
    当前,猪价、鸡价双双下跌。行情极速下行,养殖企业纷纷寻求降本增效的良招。其中,让动物少死、快长依旧是主要做法,疫病防控尤为重要。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廖明表示:"再好的疫苗都不可能出现100%的保护,千万不要把疫苗当作唯一的武器。"廖明分析了国内动物疫病频发的7个主要原因,同时给出了3大策略以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建议。 在蛋禽分会场上,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谢青梅教授分享了传染性支气管炎最新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谢青梅表示,我国鸡场生物安全的最弱点是难以进行空气污染控制,因此传支主要靠疫苗防控。做好疫苗免疫、净化种源和环境的MS,控制好H9,做好1-30天的生物安全,是防控IBV的关键。除此之外,家禽支原体、寄生虫、沙门氏菌同样值得关注。会上,也有专家讲解了这三种疾病的控制与预防要点。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谢青梅教授
    军事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扈荣良教授分享了非洲猪瘟防控与疫苗相关研究进展。他首先重申,非洲猪瘟病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毒,基因组具有易变性,现在依然没有绝对安全性的疫苗。目前看来I226R单基因缺失疫苗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候选疫苗株,但当然目前只是获得了新的疫苗候选株,后续工作包括系列安全性评价,适用日龄,免疫持续期等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军事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扈荣良教授
    水禽专场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诚向大家介绍了种鸭输卵管炎发病病原及新型的防控措施。他表示,高峰期雌激素诱导鹦鹉热衣原体增殖,偏肺病毒感染诱导种鸭免疫低下,继发条件致病菌感染,导致卵泡、输卵炎发炎,产蛋性能下降。因此,免疫预防衣原体、偏肺病毒感染是阻断病原感染的第一道屏障。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诚 
优化营养配方,适应替抗新形势

    替抗之后,酶制剂、益生菌、中药、酸化剂等物质也纷纷被饲料企业采用,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同时对冲原料涨价带来的成本风险。当前,营养饲料研究进展如何?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饲料研究所蔡辉益研究员为大家分享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他预计,2025年中国发酵饲料达到4000万吨;2030年发酵饲料达到8000万吨,其中50%的猪场会使用液体发酵饲料;50%的特种水产膨化料将被先进生物发酵饲料所代替。他表示,市场从了解阶段逐渐到认知和认可阶段,尤其是水分超过35%的产品已经被市场认可。目前已有30%以上的饲料企业开始生产发酵饲料,使用或销售相关产品。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饲料研究所蔡辉益研究员
    酶制剂在畜禽养殖生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左建军则建议选择耐酸性能好,耐温性能好,分解底物能力强的酶,而不是仅仅选择标准酶活性高的酶;同时针对饲料中不同底物选择针对的酶组合会更有效果,而不是盲目添加所有酶种。此外还需要考虑选择对蛋白酶分解有抗性的酶,以及贮存和饲料混合的稳定性,还要能适应不同品种、不同发育阶段动物消化道的条件。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左建军
 
加强环保督查,畜禽废弃物需综合治理
    最近,养殖场环保督查的力度又逐渐加大,环保问题再度成为焦点。据了解,"12369"环保投诉电话约56%投诉来自养殖业,其中臭气污染投诉占62.5%;广州市某区调研表明,共有75宗养殖场污染投诉,其中臭气占了49起。 据华南农业大学王燕教授介绍,养殖场气体种类繁多,高达230-400多种。王燕表示,臭味大小主要是看阈稀释倍数,阈稀释倍数越高,混合臭气中臭味贡献越大。研究发现,臭气的产生有三个来源:撒落或采食剩余的饲料腐败产生(9%),畜禽自身(肠道)排放、舍内未清粪尿产生(22%),清理后的粪尿经环境微生物发酵分解(69%)。可通过饲粮调控、风机端除臭和废弃物异位处理等方案来减少臭气排放。
华南农业大学王燕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银宝表示,当前养殖场环保仍需考虑6点:1、因地(区域、环评、规模、性质)制宜选择粪污治理模式;2、楼房养殖粪污处理压力更大,粪污及臭气减排必须重视;3、资源化利用模式必须粪污减排,减少配套农田需求;4、达标利用模式一定要用干清粪工艺,减少污水和粪便处理难度;4、场内土地面积有限,堆肥和沼气工程用灌式发酵;5、排放标准越高,工艺越复杂,投资和运行费用也越高。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银宝 

企业展位风采

2020年我国鸡蛋产量2900万吨!文杰、宁中华等这样判断未来育种趋势

    2021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促进畜禽种业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种业振兴不只是国家战略要求,也是产业升级和市场终端的迫切需求,那禽企要如何抓住这个风口,在行业竞争脱颖而出呢?

近日,中国禽业大会暨第30届广东畜牧兽医科技大会于广州顺利召开,现场不少知名专家学者都分享了禽类育种的观点,为禽业实现升级转型、长远发展建言献策。《禽业宝典》整理了现场精彩观点,一起来看。

    2020年我国鸡蛋产量达到29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这归功于国产蛋鸡品种的培育与推广,但蛋鸡育种仍有提升空间。宁中华指出:1.育种不仅要着眼当下,还要放远目光,白壳蛋将成为未来工业用蛋的主原料,行业既要考虑家庭消费,又要重视工业布局,加快白壳蛋鸡育种的步伐;2.抓紧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品种,以高效益为导向,做到人无我有、特色鲜明、逆境不倒和大众喜爱;3.因地制宜,培育适合中国国情的品种,做到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饲料利用率高、环保化、产蛋持久力以及满足消费需求。

    文杰表示,我国肉鸡种业目前存在依赖进口、育种素材缺乏、品种同质化、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肉鸡育种已被纳入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总体来说肉鸡遗传改良工作有四大任务:强化国家肉鸡育种自主创新体系、强化肉鸡良种扩繁推广体系、强化国家肉鸡育种支撑体系以及加强肉鸡种源垂直传播疫病净化。同时确立了两大目标,一是到2035年预计培育肉鸡新品种(系)30个以上;二是预计自主培育品种商品代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动物福利近年来成为国内学界与业界普遍关注的议题。除了改良养殖环境,提升动物福利还能从遗传育种角度入手,这也是以后肉鸡育种的重要趋势之一。姜润深表示目前科研界已发现肉鸡在抗病抗逆、行为性状以及生理机能三方面的表现都与遗传基因相关。未来学界和业界要加强遗传育种与动物福利的关系,进一步关注福利性状的评价、测定和遗传机制解析,掌握分子基础解析、精细化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进步,将更多福利性状纳入选育机制,推动肉鸡福利育种全面发展。 

    胡胜强谈到,2020年我国肉鸭出栏量39.7亿只,产肉量908万吨,产业面临过饱和压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可与肉鸭育种相结合,胡胜强给出七大建议:1.明确育种方向和目标,制定中长期规划;2.坚持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相结合,紧跟世界前沿;3.紧盯消费市场,培育特色鲜明的专门化品种;4.加强肉鸭育种技术的基础研究;5.重视地方品种保护,确保遗传资源丰富性;6.及时调整育种设施和指标,培育适合不同养殖方式的品种;7.养殖规模要适度,养殖方式多样化,强调传统、特色和优质。

    温氏番鸭育种工作至今已开展14年有余,目前已育成5番鸭配套系。对于未来番鸭育种的发展方向,季从亮提出了七方面的预想。一是对饲料利用效率、繁殖性能持续选择;二是对加大鸭头、鸭掌等高附加值性状的选育;三是改良皮肤黄度;四是探索番鸭公母体重差异机制;五是加快智能测定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以及采集的效率;六是加强影像技术的应用;七是培育适合体重规格的番鸭品种,满足中国传统食品加工用鸭的需求,拓宽番鸭市场范围。

    从五位专家及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禽业育种未来要夯实技术基础,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打造特色化、专门化品种。同时,育种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育成品种要实现高效益和高市场占有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禽类育种也要兼顾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以及动物福利问题。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路9号博雅园1-106室 电话:010-85959009/10 传真:010-85959010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aav2011@163.com
京ICP备11031668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4089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