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动物营养学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子仪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23日6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张子仪先生1925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临猗县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938年考入山西太原师范学校读书,1941年9月东渡日本求学,随后考入京都大学学习农学,1948年获得农学学士学位,被聘为外国人特别研究员。1952年10月,响应祖国号召,历时一年取道香港回国参与新中国建设,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系技术员。1957 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现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成立,自此一直在该所从事科研工作,致力于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先生是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也是我国饲料工业及现代养殖业的主要铺路人。全国动物营养学界永远铭记张先生对动物营养学分会、《动物营养学报》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创建、发展和壮大作出的里程碑式贡献。
一、负责筹建动物营养学分会,始终关心分会的发展壮大
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我国科技界久违的 "科学的春天"。同年12月5日,原农牧渔业部科教局委托原中国农林科学院养猪研究所(文革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留京部分的名称)在京召开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养猪、养鸡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会议"(简称"万寿路会议"),张子仪先生等全国动物营养学知名专家基本上全部与会,会议正式澄清了将现代动物营养科学等同为"资产阶级科学"的认识误区,也吹响了我国动物营养学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在我国动物营养学奠基人许振英先生支持下,张先生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投入了中国畜禽营养研究会(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的筹备,后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正式成立,并于1980年在武汉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简称"武汉会议")。许振英先生被推选为会长,张子仪先生被推选为秘书长。张先生曾赞称"万寿路会议"是梦寐以求的翻身会,而"武汉会议"则是"众志成城的动员会"。此后十二年间,张先生先后担任我会常务副会长、会长和名誉会长等职。即使在张先生不再担任我会名誉会长的三十年间,他始终关心动物营养学分会的发展和壮大,对分会工作给予了多方面的精心指导。张先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学风,以及关心学会发展的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始终得到全国动物营养学界的交口称赞。可以告慰张先生的是,在老一辈动物营养学家的精心指导和悉心培育下,经过几代动物营养学者四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动物营养学分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30多个分会中会员最多、活动最丰富、机制良好、运行规范的分会,多次受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二、创办《动物营养学报》,打造高端学术阵地
1988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国畜禽营养研究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张子仪先生当选为研究会会长。在许振英先生倡导下,会议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动物营养学报》,并委托张子仪先生负责筹备工作。张先生积极策划,筹措经费、稿源,并指导卢德勋研究员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落实试刊工作。初始为半年刊,以内部刊物形式发行,许先生任主编,张先生等任副主编。1994年6月,张先生接任主编。1994年7月,经张先生多方协调,原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动物营养学报》,正式出版并公开发行。张先生在担任学报副主编、主编期间,从刊物策划、经费筹措和稿源组织,无不倾尽全力。2000年12月,张先生改任名誉主编,他仍然积极谋划和推动了《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地点由内蒙古到北京的迁移工作,为学报的发展壮大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即使90岁高龄以后,他老人家还是时刻关心《动物营养学报》工作。2021年12月3日,分会派专人就学报发展的有关事项专程拜访请教张先生2个多小时,他老人家思维敏捷、谈吐风趣,对学报工作及分会发展均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至今仍让我们难以忘怀。张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对学报的关心和爱护将永远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办好学报,更好地推动动物营养学科的发展壮大。
我们引以自豪的是,《动物营养学报》经过三十年发展,早已进入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2020年,综合评价总分、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连续多年在全国畜牧兽医科学类科技核心期刊排名第一。2015年创刊的英文版《Animal Nutrition》2019年即被SCIE收录,2020年JCR影响因子IF为6.383,位列全球Agriculture,Dairy & Animal Science类第2名(Q1区),并进入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农林大类前10名,Top期刊(T1区)。学报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动物营养、饲料和畜牧科技界及企业技术人员交流最新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并成为国外同行了解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进展的重要窗口。
三、毕生奉献,甘做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开拓者、饲料工业及现代养殖业的铺路人
张子仪先生对农业科研事业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对我国畜牧及饲料产业的发展壮大倾注了毕生心血。他长期奋战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一线,特别是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牵头创建了全国统一的饲料样品采集方案,制定《暂行饲料分析方法》,1959年出版我国第一部《国产饲料营养成分表》。张先生在"文革"下放青海的十年期间,克服重重困难,收集整理了建国后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大量原始资料,整理出版了《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为我国饲料工业发展提供了急需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和技术指导。国家"六五"至"八五"计划期间,张先生先后主持了饲料资源开发、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养标准、饲料原料标准、饲料卫生标准等国家科技项目,完成了《中国饲料工业标准体系表》、《饲料工业原料标准》等标准,出版了《中国饲料学》等专著,曾长期担任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为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建设和推动饲料工业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牵头创建了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每年更新,目前为止已达第32版,推动了饲料营养研究最新成果的信息化管理和即时共享。他在年届八十高龄之际,仍率领三代科研工作者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单胃动物仿生消化仪及配套国产酶制剂盒,在温氏等企业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张先生一直非常重视动物营养学科平台建设和运行,亲自推动了农业部动物营养代谢重点实验室的创建(1990年)和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建(2005年)。在九十五岁高龄时,他仍策划组织出版了约1500万字的《中国畜牧饲料史料活页》,将他毕生积累的国内外畜牧业数据资料公布于世,以启迪后学。张先生的这些科研工作及学术成就在学术及业界有口皆碑,堪称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一代宗师。
张先生一生广学博览,十分注重知识更新和改造,他经常自我反省,不断否定自我,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他不顾年事已高,仍潜心钻研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发展史,领悟畜牧业乃至农业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观,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论断。如,动物疫病防治要从"防重于治"到"防养并举"向"养重于防"打"持久战";关于农牧结合,提出要从"有啥喂啥"向"种啥喂啥"最后达到"喂啥种啥"的方向过渡的循环经济观,是主张"粮、经、饲"三元种植业结构的最早倡导者之一。张先生总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苦口婆心地呼吁科学研究要敢于创新,要"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要苦干、实干加巧干;要洋为中用、而不唯洋,古为今用、而不泥古;选题要急国民经济当务之急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要有"你无我有,你有我优"意识,要棋看三步等等。张先生一生孜孜追求并铸造的这些科学精神和学术思想永远是我国动物营养学人学习的楷模。
张先生品高德馨,治学严谨,言传身教,甘为人梯,教书育人七十载如一日,勉励青年科技工作者甘于寂寞,淡薄名利,知难而进,勇于探索,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他国学功底深厚,学识广博,求真务实,勤奋敬业;他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堪称典范。他十分关心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许多人在成长道路上直接或间接地得到他的及时点拨和无私帮忙,他还经常与青年学子交流学习心得,素以深入浅出、逻辑严密和博学多才而享誉学界。在张先生等老一辈学者的引领和培养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砥砺前行,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已经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以多名院士为代表的学科领军人才,产出了一大批支撑我国饲料养殖业发展的重大成果,跨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张先生的不幸辞世使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界失去了一位学术泰斗和科学大师,更使我国畜牧饲料行业及学界失去了一位精神领袖和好老师。我们一定要以他老人家为榜样,学习、传承和弘扬他为人民、为科学、为事业献身的报国情怀和崇高精神,为把我国早日建成为畜牧饲料强国而努力奋斗。最后,以两句话作为我们对尊敬的张子仪先生的永远怀念!
桑榆酬志,动物营养安家,家和六畜兴
山河壮心,饲料科学报国,国盛百业旺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
(20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