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主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协办的第四届幼龄草食动物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畜牧总站、饲料研究所、高校、企业及行业代表近500人参会。
研讨会以"发育、健康、低碳"为主题,邀请了国外专家及国内草食动物营养与饲料行业相关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的专家专题分享了16个报告,共商幼龄草食动物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和产业发展。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副理事长姚军虎、全国畜牧总站站长王宗礼、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张军民、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所长马莹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副所长吴子林主持会议。
姚军虎表示,动物营养学理论和技术对指导科学饲料配方、精准调控动物生产性能,改善动物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食品安全意义重大。我国动物营养学在理论、技术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处于与国际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的状态,但仍存在饲料配方结构单一、饲料转化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等问题。会议聚焦幼龄草食动物培育,以产业需求和产业问题为导向,共同研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解决养殖效率及饲料效率提升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
王宗礼强调,草食畜产品是我国城乡居民重要的"菜篮子"产品,发展肉牛肉羊生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指出,幼畜培育是影响草食动物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通过国际合作和科技创新,提高幼畜培育的水平,促进肉牛肉羊生产的高质量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张军民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支撑粮食安全和全面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承担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推进农业强国的重要使命。幼龄草食动物国际研讨会国际影响力大,进一步推进了国内外幼龄草食动物行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拓宽科研人员的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合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马莹表示,发展草食畜牧业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行业,科技创新是关键。国内草食畜产品需求旺盛与生产供给之间还存在不平衡,草食动物生产技术体系还不尽完善,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共同探讨草食动物产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享最前沿的实用技术和理念,推动草食动物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由饲料大国向饲料强国迈进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届会议紧扣幼龄草食动物研究热点,讨论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为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为参会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行业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机会。有以下专家学者、企业及行业代表分享了研究报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Alexander N. Hristov教授《营养调控是否能有效降低牛奶生产中的碳足迹?》;美国伊利诺伊大学James K. Drackley教授《断奶过渡:为什么经常对犊牛造成伤害?》;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屠焰研究员《中国犊牛早期培育的理论与技术进展》;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金海研究员《中国肉羊早期培育技术进展》;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刘书杰研究员《中国牦牛的培育与试验技术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毕研亮研究员《幼龄反刍动物出生前后胃肠道微生物形成与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罗军教授《我国奶山羊羔羊培育技术研究进展》;北京英惠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王宏技术总监《幼龄草食动物健康养殖创新方案》;中国农业大学曹志军教授《奶牛饲料效率—营养与遗传同向同行》;德国波恩大学Morteza Hosseini Ghaffari教授《犊牛健康、营养和生理:探索犊牛的早期生命编程和干预措施》;长沙兴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反刍产品线产品经理徐聪《有机微量元素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韩国首尔大学Myunggi Baik教授《反刍动物应激与福利》;英国农业食品与生物科学研究所Tianhai Yan教授《牛羊肠道甲烷排放测定技术和减排策略》;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Leluo Guan教授《幼年反刍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群:改善新生犊牛健康和性能的干预机会》;刘金鑫 教授《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建立与功能》;四川农业大学王之盛教授《肉牛后备牛培育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资深首席科学家刁其玉研究员做闭幕式报告,总结了研讨会期间的重要成果和讨论,强调了对草食动物养殖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会者通过讨论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为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报告还强调了会议对提高养殖效率和饲料效率、解决产业问题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意义。同时,报告提出了未来在草食动物产业中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方向。闭幕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屠焰研究员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