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畜禽营养与饲养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承办的第十届北京畜牧兽医工程科技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田见晖,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沈建忠,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谯仕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汉春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届论坛以"公共卫生与动物健康"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病兽防、关口前移,从源头前端阻断人兽共患病的传播路径"重要指示,围绕快速感知新发传染病、识别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微生物耐药性、助力动物健康养殖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前沿技术、防控策略等进行学术交流。大会以主会场专题报告和分会场论坛互动的形式展开。主会场开展了2个主旨报告和12个特邀报告,分会场One Nutrition青年科技人才跨界交流论坛开展了3个主旨报告12个主题报告和1个跨界沙龙,分会场动物医院住院部诊疗交流论坛开展了7个主题报告。
田见晖对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国农业大学始终致力于畜牧兽医领域科技创新,持续深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努力为我国乃至全球畜牧兽医行业贡献力量。中国农业大学将积极与国内外同行携手,共同探索和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推动畜牧兽医领域跨越式发展。本次论坛为专家学者搭建起一个展现自我、思想碰撞和跨界合作的平台,期待通过深入交流和讨论,激发创新潜能,为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畜牧兽医产业体系提供新动能。
杨汉春代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对此次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他表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始终关注我国畜牧兽医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生产实际,致力于与全国各省级畜牧兽医学会强化联系、互联互通,共同推动畜牧兽医学科的长足发展与进步。畜牧兽医工程科技高峰论坛立足京津冀一体化背景,深入探讨区域现代畜牧兽医业发展新路径,对推进畜牧兽医领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沈建忠以"细菌耐药与公共卫生安全"为主题做大会主旨报告。他指出,细菌耐药性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加快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多部门协同行动刻不容缓。希望未来通过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努力,聚焦"动物-环境-人"全链条细菌耐药性研究,建立耐药性全链条传播风险评估框架,为及时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有力支撑,共同保障人类和动物健康。
谯仕彦以"合成生物学在畜牧生物制造中的研究与应用"为主题做大会主旨报告。他从饲料添加剂的生物制造、重组抗体的生物制造、一碳气体生物制造单细胞蛋白三个方面,介绍了合成生物学为畜牧生物制造提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他强调,储备合成生物学-畜牧学交叉学科拔尖、高端复合型人才,对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突破生物制造产业化瓶颈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前沿战略意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王长江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刘金华教授、夏兆飞教授,中山大学施莽教授,苏州大学周哲敏教授,扬州大学刘爵教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刘月焕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周正奎研究员、丁家波研究员,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王琴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李永清研究员等专家在高峰论坛作学术报告,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畜牧兽医领域的阶段性挑战、创新性成果,吸引了众多畜牧兽医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与讨论。论坛遴选出54篇优秀论文并评选出25篇获奖论文,大会对投稿论文整理成册并集中展示。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在京畜牧兽医相关单位,天津市畜牧兽医学会、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等省级学会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畜牧兽医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研究生等500余人参加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