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年工作总结
2004年我们在中国科协、农业部的领导和挂靠单位中国农大、中牧集团的关爱、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在开展学术交流、科普活动、科技咨询服务、办刊及自身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新的较好成绩。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学术交流活动活跃,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1.成功举办了2004年学术年会和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这次学术盛会于2004年9月12日~14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畜牧兽医教学、科研、生产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企业管理者近千人参加大会,其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达500余人。收到论文350多篇,质量普遍有所提高,有10篇被评为优秀论文,有20篇获提名。这次年会我们邀请了畜牧兽医界及相关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教授、青年学科带头人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同时举办了畜牧兽医“双高”人才交流暨科技成果展。为10名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了学会优秀论文奖,为在我国畜牧兽医科技事业和产业发展中毕生辛勤耕耘,做出卓越贡献的3位老专家颁发了终身贡献奖,为在畜牧兽医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中成绩显著的3名优秀科技工作者颁发了科技创新奖。这次年会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青年主题,青年学者投稿、参会积极踊跃;二是报告内容丰富,突出热点难点问题;三是会议形式有创新,体现了学术界与业界的互动。大会在中国科协、农业部相关直属单位、中国农科院有关研究所、中牧集团、金宇集团等大型企业的关注支持下取得圆满成功。
2.举办中国国际兽医兽药技术博览会。2004年6月6~8日,我学会与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四川省畜牧食品局主办、北京太克会展中心承办的中国国际兽医兽药技术博览会在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这次博览会是国内首次,也是国际上首次召开的兽医兽药专业技术博览会。博览会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展示兽医使用的用品、工具、仪器、设备,以及与此相关的产品,博览会有近80家企业、103个展位参展;二是针对兽医技术举办不同类型的学术报告,技术讲座或圆桌会议。学术报告分为兽医兽药主题报告和禽流感控制专题、宠物专题三部分。本次博览会突出了技术主题,特别是技术讲座大受欢迎,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一些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工作者,代表们反映学术会议级别高,效果好,受益匪浅。
3.联合举办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暨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第三届投资贸易洽谈会。2004年9月26~27日,我学会与中国农学会、重庆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暨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第三届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荣昌县隆重召开。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重庆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国光、中国农学会秘书长陈建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阎汉平,以及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荣昌县主要领导等出席大会。尹成杰副部长在大会上作了“我国畜牧业现状未来及发展思路的”重要报告。这次大会设有畜牧科技论坛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分为遗传育种、饲料与营养、动物医学专题)和畜牧新技术新产品展示展销会。这次大会将对荣昌县、重庆市以及我国畜牧兽医科技和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联合举办禽流感高层论坛。2004年2月18~19日,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禽流感疫情,我学会与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在石家庄市共同举办了“禽流感下的畜牧业市场暨2004中国畜牧业市场高峰论坛”。会议邀请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的有关专家和中牧股份、德佳牧业、华都峪口、石家庄华牧集团、秦皇岛正大集团等企业的有关领导分别就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对养禽业的影响做了专题报告和精彩发言,得到与会代表们及河北省政府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5.组团参加第18届国际猪病大会 。2004年6月27日至7月1日,第18届国际猪病大会在德国汉堡召开,这是全世界从事猪病防治研究工作者两年一次的盛会。来自57个国家的2802名专家学者参加大会。我学会派出了以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大陈焕春教授、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农大杨汉春教授、家畜传染病学分会副理事长姚龙涛研究员、学会学术部副主任石娟等组成的中国2008年IPVS争办委员会代表团(我国有30多位学者参加)参会并角逐第20届国际猪病大会的争办工作。为今后争办和承办国际系列会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6.参与“第四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成功主办“政府应对重大疫情危机”专场。2004年11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科技大学主办,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任大会主席的“第四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我学会受农业部委托,成功地承办了“政府应对重大疫情”专题会议,受到农业部兽医局的好评。与会专家的报告内容丰富,精彩感人,对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科技和媒体在重大危机应对中的地位、作用、规避措施,提升亚太地区预防和控制重大危机的能力,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7.接待日本绿书屋专家来学会工作交流。2004年9月4日上午,阎汉平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华明副秘书长等在学会会议室接待了来学会工作交流的日本绿书屋社长森田猛、企划部部长园田丰美、发行部主任玲木健之等三位日本专家,向日本客人介绍了学会的相关情况。双方均表示了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增进友谊的愿望。
8.参加中国科协2004年病虫害防治研讨会和绿皮书的编写。2004年2月10至12日,我学会组织10多名专家参加中国科协召开的“2004年病虫害防治分析研讨会”,专家们针对当前的禽流感疫情,就疫情现状、流行趋势及控制策略、我国动物疫病防制体系建设及人间禽流感防治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如“尽快建立重大动物疫情监测网和制定长远控制策略、建立国家应急保障机制、建立国家兽医官制度、对禽流感等一类动物疫病病原建立若干个II、III级参考实验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畜禽重要疫病的兽医科技投入”等建议。会议形成的“关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的专家建议”,通过中国科协上报中央和有关部门。
9.“英汉畜牧词典”的编撰工作顺利完成。自2003年学会组织专家编撰,得到农业科技发展基金会的资助,经主笔邰卫东研究员等专家历时两年的辛苦努力,约8万字的词条已交付农业出版社,近期即将出版。
10.分会的学术活动丰富多彩,十分活跃。2004年各学科分会的学术活动十分活跃,有家畜传染病、禽病、中兽医、兽医外科、动物营养、动物繁殖、兽医影像、家畜环境卫生、动物微生态、动物生理生化、家畜寄生虫、养猪、养牛、养羊、养犬、家畜生态、动物毒物、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18个分会,紧密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当今畜牧兽医科技发展趋势开展了重点学术交流活动。有家畜内科、口蹄疫、家禽、兽医食品卫生、期刊编辑、生物制品等21个分会结合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员代表大会等机会,分别举办了不同类型、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质量和水平比往年都有新的提高。
(二)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1.参加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学会在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和中国农大动物医院等单位积极配合下,组织专家参加了5月16日、7月3日、7月4日由中国科协等单位主办的“200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大型科技游园会”、“全国科普日”活动,分别就“安全放心肉咨询”、“宠物与人畜共患病”等专题进行科普宣传,接待咨询的群众达6000余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0余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广大市民欢迎和中国科协领导好评。学会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
2.参与编写《科学防治人畜共患病》系列科普挂图。2003年出现的“非典”和2004年出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对人民生命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引起全社会对人畜共患病的普遍关注。我学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积极配合中国科协、中宣部、卫生部等相关部门共同编审出版了《科学防治人畜共患病》系列科普挂图。全套挂图11幅,印制30000套,免费提供给全国各级科协、宣传、民委、卫生系统,特别面向广大农村、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开展宣传绿色健康养殖,普及人畜共患病预防知识等科普宣传活动。
3.编辑出版《出口肉鸡生产技术》科普读物。本书共计23.7万字,294页,结合我国肉鸡生产实际情况,根据出口肉鸡的质量标准要求,系统地介绍了肉鸡饲养管理模式与疾病防治实用技术、屠宰加工质量标准监控技术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要求,对促进肉鸡养殖业的发展和肉鸡出口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活动
1.举办全国奶牛外科及外科手术培训班。针对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对奶牛疾病和外科临床经验缺乏的实际,学会与中国农大动物医学院等有关单位,联合举办奶牛外科及手术培训班3期,培训基层兽医技术人员150余名,培训班邀请农大的知名奶牛兽医专家授课,受到参训兽医人员的欢迎。
2.举办小动物疾病防治、临床化验技术培训班。针对宠物疑难病症和宠物医师队伍现状,学会与中国农大动物医院先后2次举办小动物疾病及临床化验技术培训班,培训小动物医师、技术员120余人,受到学员的好评。
(四)期刊工作稳步发展
学会主办的《中国畜牧杂志》、《中国兽医杂志》、《畜牧兽医学报》、《动物营养学报》四个全国性科技期刊,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形势,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贯彻改革精神,以质量和服务求生存、求发展,想广大科技工作者所想,在刊物的可读性和纸张、版式上下了一定工夫,在各承办单位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辛勤努力,继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畜牧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后,大大缩短了刊稿周期,扩大了发行量。《中国兽医杂志》在力求不增加成本的同时,在纸张和印刷版式上下了一定工夫,显现了刊物的美感度。《畜牧兽医学报》增加页码后,在学术水平上,继续保持了力争报道我国畜牧兽医行业最具创新性、突破性及代表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科研和实践成果的特色,刊物周期缩短,信息量、发行量也有明显增长。学会秘书处和各分会办的《会讯》等内部刊物,信息的及时性、可读性也在逐年提高。学会的《会讯》在德佳牧业的支持下,改版后今年共出版4期,内部发行4000多册,受到广大会员的喜爱和有关人士的关注。学会和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共同主办的《北方牧业报》、《奶牛杂志》,以全心全意为业界、为广大奶牛饲养者服务为宗旨,有了良好的开端,逐步赢得广大农牧民和基层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喜爱。《动物营养学报》更改主办单位,作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所属刊物,已在主管单位中国科协办完相关手续。
期刊编辑学分会召开三届四次理事会,围绕“期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主题进行专门研讨、交流,对会员期刊质量进行认真评估,并组织了2004年度全国畜牧兽医期刊发行创新奖、优秀主编奖、优秀编辑奖的评选,调动了各期刊单位和编辑人员的积极性。一致认为,今后要加大信息引导力度,加大期刊在宣传口径、舆论监督、广告和发行方面的合作,促进畜牧兽医期(报)刊健康发展,推动畜牧兽医期刊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五)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
1.积极推进学会的改革。召开在京常务理事(扩大)会、全国秘书长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国科协六届四次全委会及全国性学会改革工作座谈会精神,多次研究学会、分会的改革,探讨如何把学会做大做强做实。学会在民主办会、制度建设、分会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
2.扎实做好发展会员和对会员的服务工作。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发展会员和实行会员登记编码的要求,结合学会实际制定了高级会员、会员、团体会员条件和申请审批办法,成立了会员评审委员会,并通过常务理事会、秘书长会议多次研究发展会员和登记编码工作。在学科分会和省学会积极配合下,学会把发展高级会员作为此项工作切入点,取得了一定成果,截至11月20日,已审批发展高级会员400余人,目前申请入会的专家学者十分踊跃。团体会员和普通会员的发展、登记工作也将逐步展开。同时,学会对会员的服务工作也逐步加强。如:及时为理事、高级会员寄送会讯(杂志),落实会员参加学会(分会)举办学术会议注册费、购买资料费20%的优惠等等,得到会员的好评。
3.积极举荐人才。我学会推荐的2名青年科学家(军需大学教授刘明远、中国农大教授谯仕谚)获得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受到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三部门的表彰奖励。学会推荐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研究员为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人。
4.逐步加强对分会的管理。针对有的分会名称、举办会议的名称不规范的情况,学会在原来四个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规范学科分会名称及会议名称、会徽使用等相关事宜的规定”,经常务理事会批准实行,起到了较好的规范管理作用。
5.学科分会的组织建设工作得到加强。今年以来有动物繁殖、动物营养、家畜生态、家畜环境卫生、动物生理生化、家畜寄生虫、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等7个分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按期进行理事会换届改选,调整充实新生力量。有家畜传染病、口蹄疫、家畜内科、动物微生态、家禽、兽医食品卫生、中兽医、生物制品、期刊编辑等20个分会先后召开常务理事会、理事会研究分会工作。
6.学会秘书处自身建设进步明显。每季度召开一次秘书长办公会研究学会工作;多次组织学会专(兼)职工作人员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专业知识,逐步增强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完善了学会工作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逐步提高大家的工资和劳保、福利待遇,较好调动了学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了队伍。改善办公条件,建立了学会的网站,为加强学会与会员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沟通,更好的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明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抓好学会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改革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学会改革的成功经验,继续探索推进我学会(分会)的改革,争取使学会(分会)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筹备开好三个会议,打造学术交流精品。
1.开好第一届中国养猪生产和疾病控制技术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每年一届的中国畜牧兽医学术年会已成为学术界的盛会,成为广大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交流、发展、相知、共进的重要舞台,倍受学界、企业界、政界等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支持。2005年的学术年会将于5月21?23日在济南与中国国际兽医兽药技术博览会、全国理事会、秘书长会同期举行,以养猪生产和猪病控制为主题,涉及品种、遗传、繁殖、疾病极其防控、营养、环境等诸多学科,希望以“猪”为主题,达到多学科的交流,提升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创造一个更融会的学术交流环境,在学界、业界、政府部门的关注支持下,力争把年会打造成一个知名的品牌。
2.继续办好中国国际兽医兽药技术博览会。在认真吸取2004年成都会议经验的基础上,下力把明年的兽医兽药技术博览会办出特色,扩大规模,争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开好十一届三次全国理事会、全国秘书长会议。会议将认真总结学会两年来的工作,深入研究探讨今后学会改革发展的思路,为2006年学会换届和70周年庆典做准备。
(三)认真贯彻《科普法》,努力抓好科普、培训、科技服务和办刊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技团体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路子。
(四)培养举荐人才,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职责,真心诚意为会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积极培养、举荐人才,努力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
(五)努力加强学会组织建设。继续扎实做好发展高级会员工作,并把服务工作跟上。团体会员的发展将在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推开。普通会员的发展和重新登记拟主要由分会和省学会具体组织实施,由学会颁发会员证书。继续重视会费收缴工作,把它作为提高会员组织观念、加强学会(分会)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努力培养和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学会(分会)专兼职工作人员队伍。积极拓展经费来源渠道,不断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自身经济实力,把学会(分会)做大做实做强,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学会70年庆典和十二大的召开。
2004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