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4年家畜生态学分会学术研讨会
会议纪要
2014年7月16―19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夏都青藏大厦召开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4年家畜生态学分会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主办,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承办。来自全国18个省区的130多位学者及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青海省农牧厅领导和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为“生态环境与畜产品品质”,编辑出版了学术会议论文集,共收录了75篇会议(征集)论文。
会议安排了25个学术报告。其中,学术报告“农业发展的生态转型―方向、方法和方略(特邀)”(骆世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农场动物与自然环境关系变迁及其效应”(廖新?教授,华南农业大学)、“试论生态学背景下家畜生态研究面临的挑战”(孙振钧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规模化养殖的生态问题”(宋维平研究员,大北农集团)等四个报告针对畜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和今后的研究领域。“大数据时代:关于家畜生态学的思考”(陈玉林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启发研究者从宏观层面研究家畜生态新问题和应用新的研究方法。“区域畜牧业承载力与生态畜牧业规划”(高腾云教授,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马月辉研究员,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给大家展示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家畜生态研究领域,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和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青海省草地生态畜牧业创新与实践”(杨毅青副处长,青海农牧厅)、“牦牛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刘书杰研究员,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牦牛适应高寒营养胁迫机制”(龙瑞军教授,兰州大学)、“改善牦牛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于明胜副研究员,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对于牦牛的营养生态适应性与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在青藏高原地区牧业生产中的创新与实践,这让大会的学术研讨特色十分鲜明。其他有关的大会学术报告分别介绍了在畜牧场粪污及废弃物处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微生物菌剂、发酵床的应用,高温腐熟堆制,堆贮牛粪产生甲烷的规律、排泄物(土霉素)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以及动物营养调控对减缓热应激和改善生理功能的作用等。围绕大会上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与会代表提出了睿智而有趣的学术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和讨论,起到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大会评选出年轻学者优秀学术论文23篇,其中一等奖8篇,二等奖15篇。
本次学术研讨会有五个特点:(1)以“生态环境与畜产品品质”为学术交流的重点,大会主题明确,密切关注畜牧业发展现阶段突出的生态问题;(2)以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畜牧业领域的学术交流作为鲜明的特色,在牦牛营养与草地放牧系统方面做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彰显了解决区域畜牧业问题的学术交流目的;(3)学术交流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对于今后的学术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对生态畜牧业具有引领性;(4)交流的学术论文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既关注于家畜生态的热点问题,又注重于区域畜牧业发展;坚持家畜生态研究的现场实验和定位观测的特点,重视现代实验技术的应用;(5)与会人员来自全国不同生态区域,具有不同的职业类型。另外,有一批青年学者参加会议,且带来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增加了分会学术活力。
《家畜生态学报》编辑部在大会上,向与会代表汇报了两年来学报编辑出版工作情况。会议期间,还专门召开了座谈交流会,共有29位专家参与座谈交流。通过座谈,形成了关于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西宁共识;初步确定建立家畜生态学分会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机制,且由7所大学与研究机构共同发起;安排了撰写“家畜生态学学科发展报告”的前期工作。
本次会议,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作为承办单位,会务筹备工作细致周到,服务水平一流,保证了会议的议程,提高了学术交流的质量。在此,对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大学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感谢给予大会资助的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大通种牛场、青海春源畜牧有限公司。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秘书处
2014年7月19日于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