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托管,如何在掌声中更出彩
合肥德林猪场托管模式课题研究报告会在合肥召开
安徽畜牧兽医学会
10月19日,省畜牧兽医学会在合肥召开合肥德林猪场托管模式课题研究报告会,省政协副主席、安农大副校长夏涛教授和省农委周世其副主任出席听取了汇报会。“德林猪场托管”模式是省畜牧兽医学会在2013年开展会企对接中发现的,并形成了《合肥德林畜牧兽医研究所“德林猪场托管”模式调研报告》,得到了省政府梁卫国副省长的批示:“猪场托管养殖模式对扩大规模养殖,提升养殖场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促进养殖业的市场供需平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省农委要很好地总结推广,不断提升我省养殖业的发展水平”。省畜牧兽医学会根据省农委的要求,今年3月份成立了合肥德林猪场托管模式课题组,开展合肥德林猪场托管模式课题研究。汇报会由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郑久坤主持、省畜牧兽医学会秘书长谢俊龙和课题组组长安农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张士云汇报。
以率先探索规模化养猪“托管”新模式而赢得先发优势的合肥德林畜牧兽医研究所,近年来通过对全省6家万头以上规模化猪场资本、技术、人才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了托管猪场养殖效益30%―80%增长,真正完成生猪养殖产业从“散户式家庭饲养”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彻底蜕变,在全省猪场托管服务中一直呈领跑之势。在对猪场托管模式调研后,省农委副主任周世其认为,“猪场托管是规模化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选择,代表着规模化生猪养殖的发展方向”;副省长梁卫国在省农委报送的《合肥德林畜牧兽医研究所“德林猪场托管”模式调研报告》作出批示:“猪场托管养殖模式对扩大规模养殖,提升养殖场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促进养殖业的市场供需平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托管养猪作为我省一项新兴事业,面对猪场托管市场的大量空白,面对猪场托管广阔的市场前景,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挑战,怎样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怎样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等等,10月19日,省畜牧兽医学会专门召集合肥德林猪场托管模式研究报告会在合肥召开,共同研究探讨我省规模化养猪托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省政协副主席、安农大副校长夏涛教授,省农委周世其副主任出席汇报会。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郑久坤,安农大经管学院院长栾敬东、副院长刘鹏凌,课题组组长张士云及全体成员参加。郑久坤主持报告会,课题组成员、省畜牧兽医学会秘书长谢俊龙汇报了课题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夏涛在致辞中指出,畜牧业发展需要一整套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来保证,把“托管”式服务引入到养殖业中,是一种不错的新尝试,这特别适用于社会高度关注的生猪产业的规模养殖。未来,“托管”还可以拓展到其它养殖领域,走出一条与以往不同的创新之路。夏涛要求我省院校和省农委产、学、研结合要更加紧密,加强产业技术体系支撑,加快科技研发应用,推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到底什么是托管?怎么才叫托管?托管模式到底怎么样?有没有推广的可能?课题组组长、安农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张士云教授详细汇报了《合肥德林猪场托管模式研究》初步报告,报告显示从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和我省生猪养殖现状看,“猪场托管”模式无疑是规模化猪场最好的选择。从2010年7月“德林”开始思索托管这种养猪服务模式,一年后分别在安徽青阳、宿州、六安和淮南四地尝试,现托管8家万头规模猪场。开始时给猪场提供免费服务,只有投入没有收益,而对猪场而言,这种看似‘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不可信。于是,“德林”做出战略调整,把托管从定义为服务到管理再到契约,从实质上来说,“猪场托管”就是以契约的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期限内,猪场将自己的法人财产权部分转让给受托人。猪场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在不改变企业所有权属的前提下,托管公司直接行使经营管理权。猪场老板通过一张表就可以看到整个猪场的情况,通过一个数字就能了解猪场的运营,如料肉比、存栏数、配种率、断奶活仔数等等,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托管猪场养殖效益30%―80%增长,猪场老板轻松养猪赚钱。
托管模式在探索中发展,最缺人才。“德林”为托管猪场组建了猪场执行团队、技术总监团队和技术专家团队三个层级的专业团队,采用高薪、股份制等多种利益链接机制吸引人才,同时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培养,面向全国聘请知名专家教授组成技术专家团队。每个托管猪场,德林研究所都会统一选派经过培训或有一定经验能力技术、管理团队到托管企业,一般情况下,600头左右的猪场配置3―4人,1200头以上母猪场则配置5―6人。现在我们还有许多储备客户资源,却因人才储备不足还无法进驻。合肥德林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吴义师介绍“托管猪场”未来发展时,感叹最匮乏的依然是人才。
关于猪场托管模式的深度思考,郑久坤、栾敬东、刘鹏凌等专家、学者认为,猪场托管是一个新趋势,是养猪产业成熟的标志,可以做到投资人和行业专业企业之间的互补,可以扬长避短加速各自的发展,将来还可以做到养殖行业整个产业资源合作互换与产业链延伸,托管的双方除了对利益的共享外,也要共同承担风险,大家是利益共同体,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进一步加大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管理水平。
周世其在听完课题组、专家学者发言和建议后,充分肯定了“托管猪场”是对现有养猪模式的改革,是努力突破规模化养猪瓶颈,实现安徽畜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创新举措。 周世其说,在经历从千家万户散养到适度规模养殖到生态规模养殖产业转型升级中,我省畜牧业发展也面临着进一步做大做强之困,面临着经营主体利益联结不紧、资源环境压力大、畜产品安全监管任务重等新的矛盾和困难,客观上需要对经营主体及运行机制进行改造,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周世其指出,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要大力支持猪场托管模式推广,要在人才培养及智力资源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托管企业要把人才培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社会的、院校的、政府的资源,培养更多的“托管场长”;托管猪场模式研究要用畜牧经济学原理和手段深入研究分析,着眼于改善养殖理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周世其要求,下一步,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德林猪场托管模式,构建科学完善的框架图,发挥托管模式中的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德林公司。另一方面要在德林猪场托管模式成功的基础上,提炼出一般性的 “猪场托管模式”,形成若干个猪场托管主体、比较多的规模养殖场参与的新型养猪局面,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和谐的良性竞争发展环境,将“猪场托管模式”模块化复制推广,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为打造安徽绿色、生态、品牌畜牧业强省做出新贡献。
( 谢俊龙 陆世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