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官网app下载|最新版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活动 >> 学会工作
新常态下中国维生素产业路在何方――2014’中国维生素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侧记
2015/1/19 10:57:30    新闻来源:

新常态下中国维生素产业路在何方

――2014’中国维生素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侧记

侯小锋

编者按:

        中国维生素产业真正崛起始于2000年,此后的中国维生素产业经历了产业的转移重组与格局的不断演变。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衰退,中国作为全球维生素生产中心终不能独善其身,产能周期与需求周期叠加效应的影响,使产品利润大幅下滑,产业步入“寒冬”。面临长期的亏损,企业正在积极谋求变革,市场变化将成为其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驱动力。而这一切似乎在2014年尽显。

        2014年,中国维生素产业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不仅仅是供应量和价格的大幅波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未来发展。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对维生素及上游原料的生产影响不容忽视;资本市场整合的力量、营销网络的重新组织包括技术创新也在推动维生素产业向着新的方向发展。

        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14’中国维生素产业发展高层论坛(第九届)” 于2014年12月18―19日在浙江杭州雷迪森铂丽大饭店隆重召开。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维生素单体生产企业、复合维生素制造商、饲料企业、养殖一条龙企业、维生素贸易商、证券公司、媒体等500余名代表齐聚杭州,就维生素当前产业发展热点及关键问题进行探讨。限于篇幅,本文仅对论坛中部分精彩内容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先生,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阎汉平先生,浙江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范克强先生,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晓岳先生,以及承办方代表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平涛先生共同开启论坛水晶球,2014‘中国维生素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正式开幕

 

看点一:宏观形势权威分析

王俊勋:畜牧业现新常态, 创新成主驱动力

        2014年中国畜牧、饲料市场相对低迷,新形势下畜牧业去产能直接影响饲料市场需求。行业转型及大洗牌过程中,深入了解当前畜牧饲料生产形势,对未来布局及投资至关重要。

        2014年中央经济会议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全面阐述。本届论坛上,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先生就当前畜牧及饲料业发展形势进行深入剖析认为,当前畜牧业新常态呈现三大特点,饲料行业加快转型,创新成主驱动力。

畜牧业“新常态”的大特点

增产难度加大。回顾历史,20世纪80年代,中国肉类产量年均递增9%,90年代增速是7.7%,本世纪前10年增速降到2.8%,而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增速为1.4%。

消费主导生产的特征更加明显。宏观经济大环境对畜牧业的影响加深,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生产的影响更加明显。

非传统挑战和风险日益增多。资源环境压力、疫情影响、突发事件等社会关注度高,这些挑战和风险很容易对产业造成重大影响。

政策和市场“两只手”推动饲料行业转型

        2007―2012年,受益于养殖业转型升级,饲料行业实现了5年快速增长,近两年则连续下降。2014年是畜牧业发展比较艰苦的一年,转型期的特点已经暴露得淋漓尽致。2014年7月1日为老饲料企业换证截止期,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获证企业数量从近9 000家减少到不足6 000家。在新的准入条件政策实施环境下,基于当前畜牧业新常态所呈现出的特点,饲料行业进入依靠创新寻找新增长点的新时期。

看点二:百家争鸣话创新

张若寒:商品维生素已经变了,饲料企业需要做什么?

        随着动物维生素营养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饲料结构的不断变化,维生素生产商在产品剂型、工艺、质量、推荐用量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创新和调整,以在充分考虑生产资料成本及其他生产条件下,满足动物营养需求的同时,来帮助客户获得最佳收益。在本届论坛上,泰高(中国)技术总监张若寒博士列举并分析了近年来几种重要的商品维生素产品所发生的变化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并对下游用户在质量风险控制点把控上给予建议。

维生素产品变化及流行趋势

        在过去几年里,部分维生素产品在剂型上发生很大变化。其中,维生素A 1000取代维生素A 500,成为世界范围的主流剂型,而生物素则以10%和98%为欧洲主流剂型。与国外市场相比,中国维生素应用产品在剂型上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各异。如:维生素A目前在中国本土市场仍在使用落后两代的维生素A 500,处于国内外联合共同限制状态;而10%和98%的生物素因对称量和混合设备要求较高,目前中国本土市场仍以2%剂型为主。

        叶酸80%和96%因水分和粒度的差异导致静电性能的不同,同时也是水分含量最高的维生素原料。对于1%的维生素B12,需注意其因不同载体与含量而使外观上表现出的差异。对于烟酸和烟酰胺,在动物体内的利用和机理的充分认识,则有助于其在产品中做出相应的改进。此外,部分产品(维生素A、D、E、B2、叶酸、维生素C)因颗粒化比例上升,产品的稳定性、流动性、粉尘、静电等成为其工艺改进的重要参照,而水分散型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和类维生素),由于养殖应激和1224等因素,其用量也将增加。

饲料企业风险点识别与控制

        基于以上产品变化,质量特征也表现出不同,一般意义上的品控将成为常态化。用户的维权意识和法律保护意识提高,强化了独立第三方的检测要求。而作为维生素使用者,针对以上变化,应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做出相应转变,以进行风险识别并选择最佳的风险控制手段。

        在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手段上,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企业的HPLC含量测定将得到进一步普及。近红外光谱仪远程联网原料识别和质量测定分析可以快速鉴别、测定未来组分和大宗原料的应用品质,达到精确定量使用,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泰高中国是目前国内首家配备XDS的饲料企业。对此,张若寒博士分享了泰高在此方面的经验。

        针对目前维生素类质量风险点检测项目,张若寒博士认为,稳定性成为提高判断准确性的因素,而微量有害残留目前并未成为国内的监控项目和争议点,应给予关注。VB1和VB6的定义对于检验结果的解读需要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于商品维生素预混料饲料的检测结果,目前仍然存在大量和广泛的争议,导致非质量因素可能的原因包括:(1)超适合范围使用检测方法;(2)项目的检测超出选择机构认证范围;(3)取样的不规范,(4)平行样的设定;(5)干基或风干基础数据对测定结果判定的影响。

金卫东:科技进步带来的维生素市场机遇与挑战

        随着中国维生素产量规模的扩大,使用成本降低,饲料企业开始在饲料中大规模使用维生素,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和使用效率。中国过去的20多年里,维生素市场偏向供应方格局,随着下游用户饲料企业发展的不断壮大,饲用维生素需求在最近几年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从经济学角度看,市场是买卖双方经济活动的合集,维生素应用市场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必然会为维生素制造者带来广阔的市场机会。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卫东先生认为,商业饲料原料的复杂和变异、产品品种改良、以及肉品质的提高、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加工工艺、各种应激(如疾病、亚健康、热应激、运输等),成为影响或改变维生素需要量的因素。为了应对上述改变,维生素企业应认清自身发展的未来,做出改变。

        近年来,我国饲料产业迅猛发展,中国饲料产量已经由1980年的200万t增长到2013年的1.93亿t。工业化饲料对维生素的需求是刚性需求。随着饲料工业的不断发展,产品配方从最开始的粗放式计算逐渐转变到如今的精细化配制,对维生素不但有数量上的要求,在质量上也有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维生素企业与养殖场、饲料企业有更多的深度合作;而维生素企业的直接客户群也有可能由饲料企业转变到规模化养殖场;而为了更好的提供产品,终端规模化养殖场产品需求将会更加全面多样;此外,饲料加工工艺和运输方式也推动着维生素企业的改变。金卫东先生认为:“对饲料加工工艺‘精益求精’的趋势未必是一件好事,但短时间内却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为适应此种变化,维生素生产企业只好推出稳定性更高的保护型产品或相关的衍生物。“

 

潘辰:合理的维生素添加标准――OVN标准

        维生素摄入量不足、或由于疾病等因素使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率降低,都会造成动物机体缺乏维生素。而当动物机体缺乏维生素时,总会产生各种病症,而当过量使用维生素后必将提升养殖成本。怎样合理确定动物机体维生素添加量呢?帝斯曼动物营养与保健部中国区市场经理潘辰博士在其主题报告中给了我们答案。

        OVN标准是帝斯曼公司的维生素添加准则,一直以来被视为畜牧业养殖的宝典。1958年OVN标准第一版面世,此后每5年帝斯曼都会根据其自身、高校以及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更新,同时通过大量育种公司和农场生产实际应该进行验证。本届论坛上,潘辰博士为大家介绍了2011年最新推出的生猪和家禽的OVN标准。并用不同的试验案例证明其在动物生产中的使用效果。

        OVN是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最佳维生素添加范围,它不仅可以保证动物机体健康,提高生产成绩,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从而为人类所用。

 

刘向阳:复合维生素载体的5种基本素质

        2014年2月,欧盟通告在氯化胆碱中检测到转基因大米Bt63基因,因为氯化胆碱的载体是由玉米+少量大米制品构成,可见载体的选择很重要,转基因问题只是一方面;复合维生素中维生素单项多、含量低,使用时需要载体的稀释和承载,以确保在饲料中的均匀分布。论坛上,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刘向阳博士以“华罗多维“为例,分析了不同类型载体的利弊,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对实际生产中复合维生素载体条件给出建议:

(1)复合维生素载体的物理性能:容重、流散性和粒度尽量接近于多数维生素单项,静电负荷低。易于混合,混合后不易分级,运输过程中不发生分层、分级现象。载体化学性能稳定可靠。(2)单项原料生产也要考虑容重、粒度、流动性及静电吸附性,尽可能便于自动化生产使用。例如近些年VB2、VB1、VB12、叶酸、VK3单项的改进。(3)载体选择时尽可能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必要时要除尘、除电,加静电消除剂。(4)除了价格经济,更重要的是货物来源可靠,质量指标长期稳定。(5)卫生安全,对动物及食物链安全有保证。

 

何飞:维生素生产工艺关键控制点

维生素生产工艺的5个关键点:     (1)安全、可追溯;(2)清洁、卫生;(3)高精度;(4)自动化;(5)环境保护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机能必不可少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每一种维生素都起着其他物质不能替代的特殊营养生理作用。来自布勒(常州)机械有限公司国外项目设计部经理何飞先生结合布勒集团在预混料加工方面的技术领导和丰富经验,通过立式和卧式工艺为例,详细地阐述了维生素生产工艺的5个关键点,并结合维生素生产过程,分析了如何实现维生素生产过程的安全。

         何飞先生认为,维生素生产的安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避免所有方式的污染和交叉污染。(2)避免通过生产线的分级。尽量采用立式工艺,即从配料到打包从上到下,减少中间二次转运的环节;同时,采用高性能的混合机,提高混合的均匀度。(3)所有的生产步骤中都保证高的精确性。(4)自动化控制系统。体现在弱化人的管理,强化控制系统的管理功能。(5)静电防护,防止静电导致的火花放电。必需保证设备和管道的静电接地,同时建立静电防护的长效保证机制(工具、操作流程、检测点、数据文档记录)。(6)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全程可追溯。(7)生产全过程中有效的品质管理。

 

马秋刚:用好维生素A和Fe 提升鸡蛋品质

         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的禽蛋产量为2876万吨,其中鸡蛋为2415万吨,占世界总量的43%。而我国商品代蛋鸡存栏平均在15亿只左右,居世界前列。尽管如此,蛋鸡养殖仍有大量问题急需解决:生产性能低――只鸡产蛋量年均仅为16 kg;蛋白质饲料利用率低――我国蛋白饲料转化率为25%;蛋品品质差异化程度不够,等。如何在现有水平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是当务之急。

已有科学研究证实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和Fe可以提高蛋鸡产蛋率,改善蛋品品质。然而到底添加多少是合适的量呢?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马秋刚博士通过试验给出如下建议:

(1)维生素A 2500 IU/kg和无机铁76mg/kg可以满足产蛋后期生产需要,维生素A水平提高到8500 IU/kg时,料蛋比和蛋黄颜色显著改善,并可能对蛋壳质量具有一定改善;

(2)维生素A 2500 IU/kg和无机铁76mg/kg,额外添加甘氨酸亚铁33mg/kg可以显著改善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

(3)生产普通鸡蛋,维生素A推荐剂量8500 IU/kg,无机铁76mg/kg;生产高品质鸡蛋,需额外添加甘氨酸亚铁33mg/kg。

朱金林:中国维生素产品标准国际对接与市场机遇

        针对不同客户要求,维生素产品标准差异较大,按地区分主要有中国、欧盟及美国标准,按用途分有药用级、食品级和饲料级。国内产品的标准在与国际产品标准接轨的进程中,对企业甚至对行业来说,是挑战还是机遇?

        来自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金林先生以合成维生素E油为例,详细地阐述了当前各个国家对不同产品规格的不同法规要求。并以VE和生物素为例,对国内外各种质量标准的技术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认为目前国内的产品标准基本都可以达到国际认证要求,而且部分产品甚至优于国际认证标准。其中,在各类认证标准中,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起草制定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达到16种,并为美国药典委员会提供标准品。

        法规要求的产品标准是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客户关注点除此之外,还提出了更多有关应用及其他方面的要求。朱金林先生表示,满足国内国际标准及客户要求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行业技术提升的过程。高门槛的准入制度,对企业与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企业与行业需要做好成本控制,完成技术改进,并保护社会环境,但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

 

看点三: 烟酸和烟酰胺的故事

张伟:烟酸与烟酰胺的价值判断

        1867年德国科学家Huber以硝酸氧化尼古丁首次人工合成了烟酸,而我国生产烟酸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到2013年,全球烟酸/烟酰胺的产量已突破5万t,烟酸的生产技术也已相对成熟和稳定。但在烟酸与烟酰胺的使用上,国外是烟酸、烟酰胺并存,中国90%以上仍以烟酰胺添加为主,那么二者的工艺和功能到底有哪些差异呢?绵阳崴尼达化工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伟博士通过对烟酸和烟酰胺的理化性质,以及安全性和稳定性等等的对比证实,在饲料生产中烟酸的使用会更优于烟酰胺。

吕军:烟酰胺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

        凡特鲁斯是全球领先的特殊化学品制造商,在全球有12个生产基地,其烟酰胺的生产位居全球第二。2014年11月份投产的5 000 t的烟酰胺生产装置是凡特鲁斯在南通工厂建设的吡啶及其衍生产品的第三套装置,新的烟酰胺工厂的投产,使南通工厂的产业链再次延伸,完成了从吡啶/3-甲基吡啶到3-氰基吡啶再到烟酰胺的整个产业链。在本届论坛上,凡特鲁斯特种产品公司亚太区总经理吕军先生与大家分享了凡特鲁斯在烟酰胺产业链中的生产优势与经验。

        据介绍,在生产技术方面,凡特鲁斯采用化学合成技术来生产烟酰胺。使用最新的喷雾干燥装置能生产出不同颗粒的产品,并严格控制杂质含量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新的烟酰胺工厂同3-甲基吡啶、3-氰基吡啶在同一个厂区,实现了原料供应、能源消耗、环保以及生产效率的全面优化。目前,烟酰胺市场竞争激烈,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此时,从原料加工开始的产业链一体化的建设将突出明显优势。

看点四:博亚视角2014年维生素产业热点大起底

柳晓峰:2014年维生素竞争格局变动剖析及2015年趋势

        博亚和讯维生素项目研究组从2010年起,通过对维生素行业持续长期跟踪与研究,在广泛听取业内资深专家、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意见的基础上,开始推出《中国维生素产业发展报告》,已经持续发表第五年,作为独立第三方观点,希望可以从另一个视角看待这个市场。本届论坛,来自博亚和讯资深分析师柳晓峰从报告中提取了最新的跟踪信息,以丰富的案例和客观的数据跟踪,对2014年维生素竞争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对2015年发展趋势做出判断。相关内容在本刊“2014中国维生素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专刊“中有详细论述。

主要观点之一:竞争格局变化是主导产品价格走势的主要原因

主要观点之二:维生素产业整合进行时,寻找新的增长点

主要观点之三:需求市场变化带来新的机会

2015年市场面临的环境和发展趋势

        对于中国来说,“新常态”成为发展的主旋律,质量安全、环保、产业升级、创新等关键词将不再停留在纸面上,而是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于维生素需求市场,养殖市场经过2年左右时间的调整,2015年供需将达成新的平衡,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盈利有望恢复。

        环保政策在2015年有可能对维生素上游相关产业及维生素生产造成影响,初步的判断是部分企业生产量受限,以减少排污量;更进一步的影响可能是部分企业环保治理不达标,需要重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这样将造成供应格局变化。

        对于供应格局相对稳定的产品,如A、泛酸钙、B12、C等,2015年有望上涨;受到环保影响较大的品种,如叶酸、B1、B6、生物素等有望维持在较高的盈利水平。

        2013年―2014年维生素E竞争格局变化较大,集中度有分散的趋势。打破维生素E竞争格局的外部因素――新资金和新技术已经出现,产业发展面临转变,全球维生素E未来2―3年的格局调整中,中国厂家的供应量变化将成为决定性因素。

周刚宏:谁在控制维生素A生产的关键技术

        维生素A生产的主要原料β-紫罗兰酮及上游柠檬醛生产企业高度集中,主要集中在德国和日本,供应相对稳定,从而也使维生素A的供应总量受到限制,供求相对平衡。维生素A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主要原因在于原料来源受限,合成工艺复杂,涉及反应步骤多。由于进入壁垒较高,目前维生素A的市场竞争只能在现有企业之间展开。

        维生素A目前的盈利能力较强,高利润能否为新进入者带来高回报?投资维生素生产的风险与机会如何判别?论坛上,来自博亚和讯的研究员周刚宏先生为大家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维生素A生产技术的演变与现状,对浙江医药、新和成的维生素A生产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分析。目前中国维生素生产企业逐步在原料来源和中间体生产技术方面不断获得突破,市场份额稳定增长,中国维生素A有望在全球快速增加市场份额。

        他认为,从投资的角度看,影响维生素A产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关键因素不是企业维生素A生产规模,而是该企业维生素A生产技术的先进性、产业链的整合以及该企业共同市场产品的经营规模。

        关键性原材料柠檬醛(或者b-紫罗兰酮)的来源长期以来是限制企业维生素A产业发展和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原材料自给能力越强,产业链越靠前,市场主动性越大,生产成本越低,市场竞争力更强。产业链的整合,尤其是起始原料的选择,对维生素A生产成本的影响很大,外购柠檬醛甚至是外购b-紫罗兰酮对维生素A生产成本影响较大。

        柠檬醛或者b-紫罗兰酮的生产技术难度较高,反应较长,工序较多,在整个维生素A生产程序中步骤多,难度大,而且存在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序,环保成本较高,因此新进入者在生产技术方面门槛较高。柠檬醛或者b-紫罗兰酮先进生产技术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碳四或者是碳五,而这些原材料主要被石化企业掌控,这也是维生素A市场仍然由国外大公司(拥有完整的石化生产装置和产业链)掌控的原因之一。

        在过去10多年内,维生素A的毛利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不断引起行业内其他维生素生产企业和其他行业投资者的关注。随着中国柠檬醛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维生素A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内新进入者的增加,在未来几年全球维生素供应格局会发生较大变化,或许会出现当年维生素E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

        各地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增加了维生素A生产企业的环保压力,一些企业进行或者正在搬迁,产业布局正在调整,而且促使环保成本不断增加。

后记

2014年已落下帷幕,2015年的维生素市场又将怎样发展,通过本届论坛探讨,博亚和讯认为,2015年维生素市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政策――作为第一大影响的政策―将决定企业的转型、升级或淘汰。环保与生态要求的提高,所有维生素的生产成本将持续上涨。

(2)安全――企业生产安全与产品质量安全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要素。

(3)共赢――价格上涨或下降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产能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经营者的思路与选择。价值链的共赢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4)国际市场――2015年欧美畜牧饲料市场继续恢复,这将进一步有利于中国维生素出口。但国内市场压力仍然很大,比如烟酰胺、E、K3、B2。2015年哪些品种有上涨的机会,A、叶酸、泛酸钙、B12、C?可能还要分品种判断。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路9号博雅园1-106室 电话:010-85959009/10 传真:010-85959010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aav2011@163.com
京ICP备11031668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4089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