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繁育:奶业发展原动力
记“奶牛良种快速繁育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课题
记者:杨朝晖
课题描述:奶牛良种快速繁育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
点评专家:张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动物遗传育种学博士)
牛奶营养丰富,奶业产业链长,大力发展奶业,对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但目前我国奶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奶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一些重大制约因素,在诸多技术要素中,奶牛品种的遗传素质是最重要的。我国面临的现状是良种匮乏,已有良种又没有得到很好扩繁,因此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据国际公认的各技术因素对奶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贡献率分析结果,遗传育种技术的贡献率占到40%,可见良种是奶业发展的基础,奶业发展策略中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抓奶牛品种的改良提高。
针对我国奶牛整体遗传素质差、品种混杂、良种覆盖率低、平均生产水平低等问题,在实施“十五”奶业专项中,就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和应用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快速扩繁高产奶牛群的关键技术,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公牛:选出最好的父亲
现代奶牛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核心目标在于培育和选育优秀公牛,并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充分发挥良种公牛的遗传优势,以期对大部分牛群在世代交替中,得到遗传改进。
而青年公牛的后裔测定又是选育优秀公牛的主要环节和最可靠的方法。我国已试验性开展公牛后测多年,但其在规模、组织实施程序、公牛遗传评定和验证公牛的使用等方面,全方位地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以公牛后裔测定为核心的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技术体系,就成了构建我国良种奶牛繁育体系的技术瓶颈。
公牛后裔测定工作的实施,不仅需要先进、科学的方法,更需要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制度。为此,课题组参照奶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了“奶牛公牛后裔测定技术规范”。该规范包括了公牛后测的组织、实施程序与方法、数据收集与处理、结果的公布等内容。在此规范的指导下,课题组与中国奶业协会、各公牛站合作,连续三年组织了6批全国联合后裔测定,共有327头青年公牛进入了全国联合后测计划。与欧美各奶业发达国家相比,上述后测的规模还是有较大差距,但与奶业专项实施以前相比,规模扩大了一倍以上。专家点评:
之所以如此苛刻地选择种公牛,是因为它们对产量的遗传贡献率高达75%以上,事关重大。全国的奶牛群遗传改良,对提高国内奶牛群遗传素质和生产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课题参加单位中涵盖了我国最大的4个种公牛站(北京、上海、黑龙江、天津),近年来奶业高速发展,优质公牛冷冻精液的需求陡增。奶业专项的实施,拉动了上述公牛站扩大规模,改进技术,提高种公牛的质量,提高优质冻精的产量。
母牛:优质高产的英雄母亲
先进的育种技术和方法是提高奶牛遗传素质的有效手段。牛是单胎动物,胚胎生物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其繁殖效率,使母畜繁殖后代的速度提高到自然状态下的几倍乃至十几倍,可快速增加良种家畜后代数量。
本课题在攻关研究中,吸收了5个国内胚胎移植研究的优势单位,他们分别是教学、科技和推广单位,其共同的优势是研究水平高、推广能力强,并初步具备了产业化开发的基础。他们有分工有合作,重点就胚胎移植产业化关键技术,诸如高超排效果供体母牛的选择、改进超数排卵方法、冷冻胚胎移植新技术、胚胎分割技术、受体母牛的挑选与饲养管理等,胚胎移植技术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多项突破。并将提高胚胎移植效率的各项技术集成组装,形成了系统化的产业化技术体系,使得我国奶牛胚胎移植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
经过奶业专项的实施,我国已基本建立了奶牛胚胎移植产业化技术体系,已经形成年生产3万枚奶牛优质胚胎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满足全国75%以上的需求。专家点评:
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学者提出了将胚胎移植技术与奶牛核心群育种结合的新奶牛育种体系,即MOET核心群育种体系,可大大缩短了世代间隔,其获得的遗传进展可比传统的育种方法提高30%?49%。“八五”期间,我国奶牛育种工作者完成了“奶牛MOET育种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探索了应用胚胎移植技术选育优秀种公牛的途径,并选育了一批优秀种公牛。“十五”奶业专项获得的胚胎移植产业化技术体系成果,将进一步提高胚胎移植在奶牛群体改良应用的效率。
犊牛:性别控制定“男女”
鉴于奶牛繁殖率低,且主要经济性状属性别限制性状,为了实现良种母牛的快速扩繁,需要在母牛繁殖过程中,实施性别控制技术,尽量扩大母犊牛的出生率。目前可使用的性控技术有两条路线:其一是通过胚胎体外的性别鉴定技术,其二是通过精子分离技术,直接使用X-精子完成受精。
在胚胎性别鉴定技术攻关中,课题组发明了一种牛胚胎性别简易鉴定方法(ABC法)。ABC法技术创新点在于:无需分步处理;无需使用价值昂贵的PCR仪;结果鉴定无需采用电泳法;全部反应过程在50分钟内完成。
实现奶牛性别控制的另一技术路线,就是通过公牛精液处理,将X、Y精子分离。20世纪末由美国研发的“流式细胞分离仪”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在部分国家与地区已经小规模试用。为了将这项技术引入我国,消化、吸收与发展,并纳入胚胎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中,课题组就X、Y精子分离的两个关键技术开展了攻关研究:其一是建立了流式细胞仪分离哺乳动物X精子和Y精子的程序和方法,使得分离纯度达90%,分离速度达5000?6000/秒,分离X精子解冻活力达理想水平。其二建立冷冻分离奶牛X、Y精子的程序和方法。课题组进一步将XY精子分离、深部输精、活体采卵、体外受精、体外培养、胚胎分割、单精注射受精等技术科学地组装集成,构建了“奶牛性控胚胎产业化技术体系”,生产性控体内胚1400枚、体外胚1213枚;移植性控胚1389枚,妊娠率为40.44%,雌性符合率为95.52%。
专家点评:
对世界奶业发展历程的科学分析表明,奶牛良种是奶业发展的基本资源,奶牛品种的不断改良提高是奶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研究、发展和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技术体系和良种快速扩繁技术体系,是改变我国奶业发展的模式,从一味地增加奶牛存栏头数的“外延式”发展,向着提高牛群总体遗传素质和单产生平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方面。
■攻关动态
发布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网站发布时间:2006年4月16日
河北省“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作进展顺利
3月31日,河北省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河北省)”课题,以及河北省“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情况顺利通过验收。
截至目前,已先后建成了唐山、石家庄、保定、廊坊和邯郸等5个经济实力较强、制造业较发达的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辐射和带动了全省其他6个城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围绕钢铁、制药、机械等行业,培育了保定天威等10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建设重点示范企业,邯郸纺机等42家信息技术深化应用示范企业,石家庄无线电四厂等173家单元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初步构建了河北省ASP服务平台,推动了1300多家中小企业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建成了唐山市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等6个省级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保定市机械行业信息化培训中心等20余家行业培训中心、廊坊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48家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了1300多家次技术服务,培训了不同层次的制造业信息化专业人员4.3万人次;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相关计划项目8项,取得了130项技术成果,277项软件产品获得认证;示范企业的新产品贡献率和国产软件应用率分别达到30%和55%以上,新产品开发周期明显缩短,平均库存资金占用率由43%降到31%。